永续的缘份 | 刘家琨
今天杂志四十周年专辑
2018年是《今天》杂志创立四十周年,今天文学将精选李陀、李欧梵、韩东、宋琳、林道群等多人的主题文章编发。今天分享的文章是刘家琨的《永续的缘份》,刊于今天杂志第100期。
1978年,我刚上大学,虽然读的是理工科,但作为一个文学青年,很快,我就从外校的文学圈那里听说了《今天》。我见过抄自《今天》的诗文,北岛、芒克、严力⋯⋯我从中感受到一个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文学世界,令人向往。但问题是向我激情推崇《今天》的人也没有见过《今天》,软皮薄、蓝墨水,各不一样的笔迹,同样庄重的行距,其实都是转手不知多少次的诗抄。我一直听说某某那儿有一本,当我终于见到某某时,又被告知已经被另一个某某借走了,以此类推。整个八十年代,我一直没能见到传说中的《今天》,关于《今天》以及那帮人的传闻,也总是间接又间接。在我和《今天》之间总是隔着几个文学传递人,欧阳江河,翟永明⋯⋯不过虽然隔山隔海,道听途说,却也从一种连带氛围中建立起了一个文学度量衡。
进入1990年代,我已经算是文学圈的一员了,于是,零零星星的,我有时候会看见复刊后的《今天》。虽说总是连续两夜,借了又还,但受到的影响是深刻的。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,觉得《今天》总是出于某种意图“及时”出现在我面前。《今天》使我看得见心目中真正文学圈的动向,由于某些朋友的作品也在上面发表,屡屡使我有些萎缩的文学信心又重新蓬茂起来。
和张亮的认识使我和《今天》的关系变得真实起来。他也是学建筑的,他也是写小说的,而且他是《今天》的内部人员,不同于那些诗人朋友,他们主要是作者。认识张亮之后我就可以收到邮寄的《今天》了。我的书架上专门有两格。
1996年,我的小说《明月构想》在今天上发表。在国内多个刊物上转了一圈又退回来,最后能在《今天》上发表,对我是极大的安慰。虽然国内没有几个人能看见,但我知道关注《今天》的人都能看到,对我来说这就够了,它使我短短的文学生涯有了一种归宿感。
2009年,由朱涛主持的《今天》第85期以建筑为主题,这是我第二次登上《今天》。我已经是一个职业建筑师,文学创作几近往事,但不夸张的说,我从未觉得和《今天》断过联系。
几年前,李陀曾邀我为《七十年代》写稿,我答应下来,认真起稿,却一拖就是两年,最终写成的是“篮球少年成长记”。期限早过,写的又是这种主题,我猜李陀拿这种稿件都不知怎么办了。不过老老实实讲,七十年代我就是那个懵懵懂懂的样子。我也不想说是《今天》给了我文学启蒙,但知道《今天》和不知道,确实是很不同的,在我的精神成长史中,《今天》始终意味着一种标准和使命。
只是我至今仍然没见过最早的《今天》,就像我从未见过北岛一样。
2013.2.25
作者:刘家琨
题图:Warship,Leiko Ikemura 绘
【今天杂志四十周年专辑】
(点击标题可阅读)
书名:红狐丛书
主编:北岛
出版社: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
“红狐丛书”是一套北岛主编的当代国际诗人多语种诗集,汇集各国著名诗人作品,画出当代世界诗歌的最新版图,“让语言和精神的种子在风暴中四海为家”。红狐丛书依地域分为七辑,内容选自参与历届香港国际诗歌之夜的外国诗人作品。
每辑收录5―10名诗人的选作,尽可能展现当代世界诗歌版图的全貌。其中既有被誉为“整个东欧世界先锋诗人代表”的斯洛文尼亚诗人托马斯·萨拉蒙、日本当代著名诗人谷川俊太郎、美国原生态诗人加里·斯奈德、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等;也有在国内并不知名,但在母国的诗歌界却有着十足分量的诗人,如被视作聂鲁达以来最重要的智利诗人劳尔·朱利塔,澳大利亚诗歌界几乎所有诗人都在阅读的彼得·明特,以及优秀的阿拉伯语诗人穆罕默德·贝尼斯,等等。每位诗人的作品独立成册,同时收入诗人原作与中英双语译文。每册诗集以袖珍小开本的形式出版,便于携带阅读。
*
书名:镜中丛书
主编:北岛
出版社:译林出版社
自2010年起,由北岛主持的“国际诗人在香港”项目,每年邀请一两位著名的国际诗人,分别与优秀的译者合作,除了举办诗歌工作坊、朗诵会等一系列诗歌活动,更重要的是,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双语对照诗集的丛书。到目前为止,已有八位应邀的国际诗人和译者合作出版了八本诗集,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传统。这套丛书再从香港到内地,从繁体版到简体版,由译林出版社出版,取名为“镜中丛书”。按原出版时间顺序,包括谷川俊太郎、迈克·帕尔玛、德拉戈莫申科、盖瑞·施耐德、阿多尼斯和特朗斯特罗默的六本诗集。
▲ 长按二维码,进入丛书购买页面
■ 回复“目录”可获取往期推送目录。
▶ 本公众号所有图文资讯均为“今天文学”编辑制作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【 网址变更说明 】
《今天》杂志网站,现更改网址为today1978.com,之前的网址jintian.net从海外仍然可以访问。
敬请周知。
《今天》杂志 编辑部